关于上线2021年9月选修课程的通知
时间:2021-09-10 浏览数:30075

各位学员:

20219月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党的建设

1. 严守党的六大纪律

课程时长:94分钟(微视频十讲,5学时)

课程简介:严明党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国外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在严明党纪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由于具体国情和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他们在严明党的纪律上强调的重点和方式,也与中国共产党有所不同,但他们对党纪的探索及经验同样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教师简介:专家组

2. 大统战系列微课

课程时长:124分钟(微视频12讲,6学时)

课程简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统一战线始终致力于为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凝聚人心、汇聚共识,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统一战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大变局。如何在大变局中转变思维定式,转换工作思路,灵活工作方法,提升广大统战干部的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等等,成为考验我国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大统战系列微课程从我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进程演变、时代特征、时代使命,以及统战工作与政党关系、新媒体环境下的统战工作等几个方面,多维度地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其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对策。

教师简介:专家组

3. 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念与制度的变革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方法等内容。

教师简介:江文,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讲师

4. 严明换届纪律“十严禁”

课程时长:9分钟(微视频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2021年起,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将陆续进行换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中换届往往是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易发多发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关口。为保证换届工作顺利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中共中央纪委机关、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察委员会提出了严明换届纪律“十严禁”要求。

教师简介: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党史党风

5.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课程时长:75分钟(两讲,1.5学时)

课程简介: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秩序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课程首先指出,促进人类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追求,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国际秩序发展完善的有力推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境界。着眼世界百年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简介:罗建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6.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的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孜孜求索,接力奋斗,历经千辛万苦,付出诸多代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如今,中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发扬了以坚定理想信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调查研究、崇尚学习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优良传统。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使命,学习和科学把握党的奋斗历程,继承并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信心、坚定信念、赢得信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师简介:聂文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7.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国现代化

课程时长:97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理解中国现代化,必须要读懂中国共产党,本课程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聚焦后发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总命题;二是,中国现代化的方法,聚焦习近平系列讲话中辩证法的六个方面;三是,中国现代化的议题,聚焦新型政商关系。

教师简介:张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8.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

课程时长:117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反贫困的实践探索,不断提出和深化反贫困理论和思想,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这为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引导,推动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最先达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发展,获得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成果,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教师简介:姜楠,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9. 中国共产党百年组织农民与解决“三农”问题历程

课程时长:103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农村改革时期,我们党不断满足亿万农民根本利益诉求,有效地把亿万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新时代,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简介:徐祥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10. 革命战争年代的优秀党员群像

课程时长:108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通过对革命战争年代的时代伟人之像、革命烈士群像、战斗集体群像等十数位革命伟人、革命烈士和英雄集体的刻画,从人物生平、革命事迹等多个维度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这些革命英雄人物和集体,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以这些优秀党员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品格、为民服务的品格、克服挫折的品格和善于总结的品格。他们的英雄事迹,能够激励我们团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师简介:冉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11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党员群像

课程时长:106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习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对于广大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选取了新中国第一次英模会议表彰的马万水、吴云铎等人,选取了新中国第二次英模会议表彰的马永顺、张秉贵等人,选取了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表彰的黄继光、杨根思等人,选取了改革开放后的表彰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人。通过对他们事迹的介绍以期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氛围。

教师简介:洪向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优秀党员群像

课程时长:96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性群体中,有一群优秀共产党员是璀璨的明星,他们鲜活的事迹塑造了我们党的生动的形象。钟南山、袁隆平、大包干带头人、孔繁森、南仁东、李保国、黄大年、黄文秀、廖俊波、郎平、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王继才、张富清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教师简介:徐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13.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党员群像

课程时长:95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有无私无我、艰苦奋斗的人民公仆,刻苦攻关、铸造重器的科学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改革创新、经世济民的企业家,传承薪火、推进创新的文化工作者,奉献脱贫攻坚事业的优秀党员,白衣为甲、大义逆行的抗疫英雄,保卫祖国、血洒边疆的英雄战士。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这些优秀党员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爱国为民、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教师简介:陈志刚,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14. “大庆精神”:民族精神的瑰宝

课程时长:96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大庆石油会战和长期的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及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主要教授内容。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大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是战争年代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教师简介:张明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15. “特区精神”:叩响时代强音

课程时长:107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特区精神是在伟大改革开放过程中孕育而成的时代精神密码,她缔造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与经济发展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盛世的重要精神引领,研究总结特区精神意义重大。特区精神有其生成的历史、理论、实践与谱系化路径,主要表征为: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弘扬伟大特区精神。

教师简介:刘须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室主任

16. “抗疫精神”:诠释中国力量

课程时长:86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当前,我们处于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所展开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抗疫斗争。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蕴,对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简介:刘爱玲,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经济建设

17.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课程时长:96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2020613日,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对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提出管理提升行动要求,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寻找差距,弥补短板,有针对性地采取务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助推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本课程说明了国有企业的来源、性质与目标,强调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解,重点分析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应然性与实现性。

教师简介:黄速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

18.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课程时长:79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企业战略管理以提升企业战略制定、实施、评价与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为对象,以构建、保持和发挥企业竞争优势为手段,以提高企业整体和长期绩效为主要目的。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模型和主要内容等。

教师简介:高旭东,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19.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家强劲活跃增长极

课程时长:97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本课程介绍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心区发展特征对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进展及成效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

教师简介:高国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2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若干思考

课程时长:80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20208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长三角一体化指引了新的战略方向。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发挥战略优势,意义重大。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如何认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意义、如何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紧扣高质量一体化关键词、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突出长三角科创优势等内容。

教师简介: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生态文明建设

21. 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战略思路与重点

课程时长:63分钟(两讲、1.5学时)

课程简介: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的研究背景、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形势、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战略思路与重点等内容。

教师简介:葛察忠,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社会建设

22. 开展城市体检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课程时长:86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城市体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全面系统了解城市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推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切入点。本课程介绍了城市体检工作的背景,讲解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对城市体检指标逐一进行了深入分析,整理了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结合实例,阐明了城市精细化治理导向。

教师简介:张文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21910日         


  • 0551-62636999
  • ahgbjy@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