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线2020年1月第一批选修课程的通知
时间:2020-01-15 浏览数:4805

各位学员:

20201月第一批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平语近人系列微课——共建篇:单则易折 众则难摧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20171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引用了“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这句中国典故,倡议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本课围绕这句话,展开了详细论述。

教师简介:杨立新,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高级编辑

2. 百年大变局——中国将重构世界政治范式

课程时长:90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世界格局与秩序而言,最大的变局是由西方主导向非西方主导转变,这是21世纪的主基调。本课程首先回顾了20世纪百年大变局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权力结构和发展范式的转变剖析了21世纪的世界大势;最后,从智能化和智能化技术两方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的做出了阐述;从新技术的发明与利用方面阐述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其次,从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对大变局中中国的形势和目标进行了讲解,基于20世纪经验的总结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路线提出了建议。

教师简介: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情与形势

3. “一带一路”的国际政治安全风险及利益保护与风险防范

课程时长:100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大国竞争风险、传统安全及冲突地带风险、非传统安全及人为与自然风险、海外利益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教师简介:苏浩,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

4. “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传播

课程时长:92分钟(三讲、2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阐释了国际传播与国际传播战略的相关概念,分析了舆情研判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舆情环境与传播对策。

教师简介:周亭,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党章党规党纪

5.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解读

1)制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意义是什么?

课程时长:7分钟

课程简介:自201810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和掌握这部法规的意义呢?本讲课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2)怎样理解党支部工作的职责?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总则中,明确规定了党支部工作的职责。那么怎么理解党支部工作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又应该如何去践行?本讲课程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3)怎样理解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课程时长:7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把关于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经验、重要规律总结为五个原则,并明确规定了这是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遵循原则就要先理解原则,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这五个原则呢?本讲课程针对这五个原则进行了逐一讲解。

4)党支部设置的主要方式和创新要求是什么?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实施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贯彻落实,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方式之一。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对党支部设置又有怎样的规定呢?本讲课程从两个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

5)党支部成立及调整或撤销的程序是什么?

课程时长:4分钟

课程简介:加强党支部建设,做好党支部工作,还需要掌握党支部成立、调整或撤销的相关程序。对此,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如何理解这些规定呢?本讲课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6)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第三章第九条中,明确规定了党支部的八项基本任务,同时在明确了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还依据各领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本讲课程分别对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和重点任务做出了简要分析,以便于学员更好理解。

7)党支部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课程时长:7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四章明确了党支部的工作机制。根据《条例》规定,党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的议事决策机构;党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领导机构;党小组主要落实党支部工作要求,完成党支部安排的任务。那么,这“三会”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呢?本讲课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8)党支部应开展哪些组织生活?

课程时长:7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对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本讲课程通过具体分析,详细向大家阐述了党支部应开展哪些组织生活。

9)如何加强党支部委员会的建设?

课程时长:7分钟

课程简介:关于党支部委员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专章9条的篇幅作出规范,体现了对加强党支部委员会建设的重视。那么如何理解这些规定呢?本讲课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0)如何对党支部工作进行领导并提供保障?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七章对党支部建设的领导和保障做出了详细规定。那么如何去理解这些规定呢?本讲课程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11)临时党支部的组建、撤销及工作任务是什么?

课程时长:3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第二章第八条对临时党支部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组建临时党支部呢?临时党支部的工作任务、撤销程序又是什么呢?本讲课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教师简介:元跃旗,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党的建设

6. 落实两部《条例》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课程时长:69分钟(三讲、1.5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教师简介:杨云成,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党史党风

7.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优良传统

课程时长:100分钟(四讲、2.5学时)

课程简介:自1921年诞生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8年光辉的历程。在98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胜利,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廉洁奉公等。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与巨大政治优势,是保证党的发展、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强大动力。

教师简介:吴文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8. 辉煌的历程 深刻的启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1949101日,毛泽东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本课围绕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展开论述。

教师简介:祝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主任、教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197812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本课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历史意义展开论述。

教师简介:刘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如何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

课程时长:4分钟

课程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中国、影响着全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气派和风格,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本课简述了外交与和平、外交与国家实力这两个方面。

教师简介:张清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4)新中国70年党的建设的成就与启示

课程时长:4分钟

课程简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顺利闭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70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面对各种风险与考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本课简述了新中国70年党的建设的成就与启示。

教师简介:曹鹏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5)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

课程时长:3分钟

课程简介: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锻造了矢志不渝的自我革命品格、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本课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叙述。

教师简介:徐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6)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挫折。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中国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路。本课围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及中共十四大,重点阐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教师简介: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7)我国取消农业税有哪些积极意义?

课程时长:4分钟

课程简介:农业税的取消,给中国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本课从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简述了我国取消农业税的积极作用。

教师简介: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

8)如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201991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为各地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本课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教师简介:李庆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政治建设

9. 中国国家治理的阶段与思路

课程时长:148分钟(五讲、4.5学时)

课程简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本课通过对国家治理及其制度基础、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阶段、中国国家治理的新阶段与新思路的详细讲解,期望为更好地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相关借鉴。

教师简介:王绍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教授

经济建设

10.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课程时长:162分钟(四讲、4学时)

课程简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明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瞩目。如何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为新阶段新航程奠定良好基础?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本课程主要介绍了2019年经济工作总结,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

教师简介:徐洪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11. 稳增长重在量质双轮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课程时长:93分钟(四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本课程从推动宏观政策创新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教师简介:陈建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1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课程时长:92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区域平衡发展期、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期、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形成期等五个阶段。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呈现出新的特点,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教师简介:黄征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3. 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课程时长:101分钟(四讲、2学时)

课程简介:长江经济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九省二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战略定位明确。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到生态优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等。长江经济带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教师简介:肖金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4.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课程时长:98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本课程主要讲解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背景介绍、战略目标、基本特点、政策着力点、体制探索方向等内容。

教师简介:王福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

15. 中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

课程时长:101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本课程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进行了比较,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是关键,并且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教师简介:赵新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级专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6. 对标高标准规则 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

课程时长:88分钟(三讲、2学时)

课程简介: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运行几年来,硕果累累。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扩容布局也在加速。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如何进一步对标高标准、迈向高水平?如何为促进全球互利共赢贡献更多中国方案?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发展趋势、对标高标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迈上新台阶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简介:聂平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17. 新时代下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路径优化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启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而作为社会监督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财政监督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提升。本讲首先对财政监督的主体、客体、方法及其全过程性的特点等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对当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立法滞后、对财政监督职能认识不足、对外协调机制不完善、财政监督方法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在总结如何从财政角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实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指出了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五大挑战;从完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监督范围、优化监督措施、完善监督方式和提升监督结果的运用五个方面为新时代下财政监督工作的优化指明了路径;最后,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相关实践,对财政监督工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教师简介:张鹏,财政部财科院研究员

18.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课程时长:101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回顾了2019年中国经济的现状,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结构分化明显在五大短期周期因素同步回落、三大传统红利加速递减以及两大临时突发事件三重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得到了全面显现,在以“六稳”为核心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和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冲下,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守住底线,完成了预期目标。但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较为严重,升级型的结构调整速度放慢,而萧条型的结调整却持续加速,从而导致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艰难期;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将发生的新变化进行了预测,指出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八方面政策建议。

教师简介: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文化建设

19. 从一铺宋代壁画到文化复兴螺旋——探寻文化复兴之路的晋城实践

课程时长:79分钟(三讲、2学时)

课程简介: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山西省晋城市的团委书记牛晓明经过总结和梳理,从一铺壁画、一条通道、一系平台、一个引擎、一副螺旋五个方面与学员们进行交流。这五个方面,既独自成章,又有一定的前后关联度,引导大家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灿烂恢弘的文化遗珍的时代张力。

教师简介:牛晓明,共青团晋城市委书记

社会建设

20. 大数据时代如何破局停车难

课程时长:95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对我国停车难的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我国停车难和乱停车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的执法不严,要正确认识政府和个人的职责,停车并不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并从城市及交通视角对停车进行了定义,阐述了我国城市停车供给的总体原则与要求,强调限制开车的重要前提是把公共交通做好;然后,提出了我国城市停车的治理路径与策略;从背景、核心与政策导向、内容、实施情况、地方政策、重点工作与行业发展六方面介绍了当前城市停车政策与推进实施状况;最后,对新形势下未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讲解,分享了近期的新举措并对未来停车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教师简介: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

21. 灾后群众工作与社会风险防控

课程时长:95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社会风险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领域。本课程围绕灾后群众工作与社会风险防控主要介绍了六个方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系列重要论述、分析我国的自然灾害和灾害形势、对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做了解读、介绍了灾后群众工作与社会风险、分析灾后社会风险形势及其产生原因、灾后社会风险识别与评估,介绍了灾后社会安全预警,包括确定警情、警源分析、警兆筛选、警限设定、警级划分、警情发布、风险预控;并提出了灾后社会风险防控措施。

教师简介:祝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

生态文明建设

22.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时长:158分钟(六讲、4学时)

课程简介:可持续发展就是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教师简介: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技能提升

23. 新机遇新挑战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新发展

1)我国提出媒体融合的背景是什么?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快速演进的驱动下,受众需求和市场需求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普遍陷入困境。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媒体迅猛发展所导致的受众连接失效,进而导致传统媒体陷入恶性循环。本课重点从受众流失、互联网广告成为主导、骨干人才大量流失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提出媒体融合的背景。

2)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多次就媒体融合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做出了很好的顶层设计。本课从媒体融合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利用制度性优势来推进媒体融合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3)媒体融合的新进展有哪些?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2014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短短几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本课从组织结构、政策资金、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媒体融合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4)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课程时长:11分钟(上下两讲)

课程简介:20148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近年来,我国的媒体融合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制约了媒体融合实践进一步深化。本课就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

5)融合案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2008年以来,传统媒体普遍意识到互联网对自身的冲击越来越大,先行者开始了积极地探索,其中,浙报集团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定位为互联网枢纽集团,以“重建用户连接”为目标,按照互联网规律,提出“新闻+服务”的商业模式,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本课以浙报集团为案例,研究媒体融合的成功经验。

6)深化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什么?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20191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哪些要点呢?本课就相关问题作出详细阐释。

7)深化媒体融合的路径有哪些?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融合程度持续加深。无论是中央、省市级媒体,还是县级媒体,都应该在融合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那么,媒体融合的具体路径有哪些呢?本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

8)如何完善媒体融合理念?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需要理念和观念的更新,是内容、理念、体制、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树立起真正的融合理念,还应促进观念转型。本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

9)如何强化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课程时长:5分钟

课程简介:20191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本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

10)融合案例:瑞安日报社

课程时长:4分钟

课程简介:2018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了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本课以瑞安日报社为案例,研究媒体融合的成功经验。

教师简介:郭全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

24. 撰写述责述廉报告

课程时长:104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干部述责述廉是干部履职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把责任意识喊醒喊响、把纪律“防线”夯实筑牢、把廉洁“红线”守紧守住。本课程重点讲解了述责述廉报告制度的法律沿革以及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撰写述责述廉报告;述责述廉报告制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对述责述廉报告形式内容、常见问题以及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教师简介:李克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20115


  • 0551-62636999
  • ahgbjy@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