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线2019年9月第一批选修课程的通知
时间:2019-09-16 浏览数:307

各位学员:

2019年9月第一批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教师简介:李建国,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教授

2. 深入学习新思想系列微课

(1)深入学习新思想之二十五:新时代为何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课程时长:15分钟

课程简介:邓小平曾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稳定、对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坚持、完善和优化党的领导,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变强,放弃、放松和弱化党的领导,各项工作就会遭遇挫折与失败。

(2)深入学习新思想之二十六: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继续走深走实

课程时长:14分钟

课程简介:在2019年4月27日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上,习近平就如何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出了他的三个期待。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期待变成现实?如何才能在实践中,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呢?

(3)深入学习新思想之二十七: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课程时长:15分钟

课程简介:当今世界变局百年未有,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上。各国之间到底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开放还是封闭?是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各国利益,而且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呢?

(4)深入学习新思想之二十八: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力建设

课程时长:18分钟

课程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力建设的思想理论依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力建设,就必须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深入学习新思想之二十九:为什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课程时长:16分钟

课程简介: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6)深入学习新思想之三十:什么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教师简介:专家组

国情与形势

3. 南亚局势与西藏周边环境

课程时长:83分钟(三讲、1.5学时)

课程简介:南亚是我国前出印度洋、筹划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方向,是维护我国西南边陲稳定的敏感地区,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区域。那么,从地缘政治如何看南亚战略地位?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如何?稳定西藏周边环境的战略机遇期与挑战有哪些?本课程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教师简介:梁亚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党的建设

4. 为基层减负 促干部实干

课程时长:95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当前困扰基层的两大问题,解决这两大问题首先要清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危害以及滋生的原因;其次要清楚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路及对策,以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

教师简介:元跃旗,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5. 把握新时代新要求 激励新担当新作为

课程时长:88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为有力推进选人用人工作,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本课程紧密围绕该意见重要精神,深入解读如何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若干基本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易通易做的学习教材。

教师简介:李军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教授

6. 树立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课程时长:91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些重要论述有何战略考量和深刻意蕴呢?

教师简介:路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7.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苏联共产党于1898年成立,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研究苏联共产党很重要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或者说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很大。那么苏共执政是一个怎样的兴衰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与苏共丧失的原因?苏共丧失政权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有哪些?下面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 教授——左凤荣为大家进行讲述!

教师简介:左凤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8. 党支部如何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课程时长:95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党中央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保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党支部做好保密工作应以加强保密组织和制度建设为落点、强化涉密人员的有效管理为重点、加强涉密载体的规范保护为关键、落实有关责任的规范要求为动力、切实做到十个“管住管好”为细节,党支部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指导,把握关键环节,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简介:戴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研究部委员

党章党规党纪

9.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解读

课程时长:55分钟(一讲、1.5学时)

课程简介:2019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本课程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深入解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如何体现为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帮助学习者把握其主要内容。

教师简介:杨小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

10. 有责必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解读

课程时长:102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新时代新要求,新文件出台要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专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有利于提升干部工作质量和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范。本课程首先介绍导言部分主要内容,然后重点讲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监督检查重点内容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最后重点讲解任前事项报告、“一报告两评议”、专项检查、离任检查、问题核查和责任追究。

教师简介:曹鹏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

政治建设

1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课程时长:102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立足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原则,坚持理念创新、手段方法创新、基层工作创新。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工作相剥离、与服务师生相分离、与时代变化相脱离,真正实现各项工作全覆盖。

教师简介:李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建设

12.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

课程时长:158分钟(五讲、3.5学时)

课程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课程从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中美经济结构对比、中国增长奇迹的经济学解释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回顾;同时,对当前经济增长的任务与方向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当前宏观政策进行了评价。

教师简介: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3.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个重要问题

课程时长:90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本课程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深入解读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的若干重要问题。

教师简介:张玉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4. 新形势下的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

课程时长:89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中有变,变中有优。本课程深入分析宏观政策取向,如何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帮助学习者把握课程内涵。

教师简介:陈小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教授

15. 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课程时长:81分钟(三讲、2学时)

课程简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本课程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七个方面详细解读。

教师简介: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6.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课程时长:100分钟(四讲、2学时)

课程简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改革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走上法治化轨道。集体所有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家庭经营、小农户、宅基地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教师简介:徐小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

17. 国家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政解读及舟山响应方案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小康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首先简单介绍了对外开放新内涵,讲述了对外开放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改革示范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引领区域进步——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创新携手走向繁荣——七区共进发展以及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海南自贸区(港);然后介绍了外商投资的新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法案背景以及四大亮点;最后讲述了对外开放的步骤,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步骤、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以及舟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第五批自贸试验区可能出台的新政。

教师简介:张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18. 开好地方政府债务规范融资的前门——《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

课程时长:113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工作,《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开大开好,有利于增加有效投资,促进宏观经济良性循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本课程首先详细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通知》出台的相关背景进行了介绍,对《通知》中基本原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然后对《通知》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读,详细讲解了如何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以及进一步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及配套措施的部分内容。最后,介绍了《通知》的最后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依法合规推进重大项目融资和加强组织保障,并且对《通知》进行了总体评估。

教师简介:赵全厚,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 如何做好招才引智工作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课程时长:109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资源,招才引智是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未来区域和城市创新发展所关注的战略重点。本课程以华为为引详细阐释了招才引智对于促进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指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可以集聚人口,强调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资源吸引人才,并且介绍了城市的集聚效应,指出地方经济发展需从城市着眼;然后介绍了就业机会对于提高城市规模的作用,阐释了城市规模与产业效率的关系;再次,以国内外城市和区域发展为例,强调了扩大城市规模和工业化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集聚人才的重要性;最后,从产业、职业和环境规划三方面,对如何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提出了建议。

教师简介:王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文化建设

20. 长城文化与长城保护

课程时长:44分钟(一讲、1学时)

课程简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值得我们发掘和保护。本课程以实践调研和学术科研的经验为根本,从建筑材料方面阐述长城文化和长城保护。指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和人类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长城在古代是抵御外敌、构建秩序的保证,并且是传承和发展的保证,在统一多民族的特质下,中华民族发展中可以看到长城文化的影子,体量长、历史长,也反映出长城的独特地位。因此,要注重长城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要对祖先的劳动成果怀有敬仰之心,永葆对长城的崇敬之情,注重发掘传统文化。

教师简介: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

社会建设

21. 新时代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分析与解读

课程时长:84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的开展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精准分类、系统治理,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先进经验。我们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教师简介:刘晶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2. 井井有条的“13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双井实践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围绕落实“打造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双井街道贯彻全市街道工作会议精神,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带动,创新突出建设“13社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以“13社区”为平台,助推城市治理精细化,打造和谐共融的社区共同体。在本讲课程中,通过对双井“13社区”建设经验的分析,帮助学员了解在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基层治理。

教师简介:专家组,各行业专家

23. “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东直门街道机制体制改革实践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2018年3月,北京市开展街道机制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东城区作为试点区域,率先进行改革试点。东直门街道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有效探索,将原来“向上对口”的25个科室和4个事业单位,精简为“向下对口”的“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建立了扁平化服务管理体系。那么,这次改革的重点和具体内涵是什么?本课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教师简介:专家组,各行业专家

24. 回天有我 幸福生活——坚持问题导向为民排忧解难的霍营街道治理实践

课程时长:6分钟

课程简介: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近年来因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城市治理的焦点。其中,位于昌平城市建成区的霍营街道,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回天地区”的缩影,辖区老旧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突出。本课程详细介绍了针对这些困境,霍营街道是如何坚持“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为民排忧解难,有效推动治理模式创新的。

教师简介:专家组,各行业专家

25. 如何加快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课程时长:118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水平,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尤为重要。本课程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做引,首先,主要讲述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区分了“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然后讲述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展,及其在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的应用,并展开讲述了南京市、北京市、深圳市等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最后,剖析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智能化”的概念,讲述了加快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智能化水平的主要任务。

教师简介:袁振龙,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6. 如何优化基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课程时长:119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基层政府是中央重大经济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一环,其经济职能的优化有利于推进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本课程首先介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构成;然后重点讲解基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构成和优化路径,其中包括划分事权、完善体制、尊重规则、法治保障、确立相关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提升市场意识、建立宏观思维等内容;最后主要阐述基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总体架构。

教师简介:张鹏,财政部财科院研究员

科学人文

27. 人类脑智发育与提升研究进展

课程时长:134分钟(四讲、4学时)

课程简介:人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是人类独特心智与精神世界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脑智发育与提升,人们有许多疑问。本课程就“心智成长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学习和经验如何塑造脑智发育”“遗传、环境,谁起决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

教师简介:陶沙,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8. 互联网时代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课程时长:109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调查研究是抵制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性的有力保障,是全面把握新闻资源、实现媒介职责转换的重要基础。本课程首先简单回顾了传统调查研究方法,介绍了调查研究的目的、互联网时代赋予调查研究的新特点以及调查研究技术基础的变化,讲解了大数据的概念和形式,并阐释了智能化前期调研方法的技术基础。然后介绍了部分智能化前期调研工具,结合案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面访以及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特征和优缺点。最后依托LimeSurvey软件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网络调查的调查方式及特点,讲解了计算机辅助固定样本组的调查方式及优点,结合案例讲述了智能化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以及互联网时代调查研究的实践误区。

教师简介:王卫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19年9月16日

 

 

  • 0551-62636999
  • ahgbjy@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