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线2022年4月选修课程的通知
时间:2022-04-01 浏览数:62302

各位学员:

20224月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课程时长:72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李小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

课程简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反复强调必须做好统战工作,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本课程从为什么说统一战线是最大的政治,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七个方面展开阐述。

党的建设

2.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

课程时长:112分钟(三讲,3.5学时)

教师简介: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课程简介: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课程首先分别概括阐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会议的各个部分,梳理会议的思路脉络。其次,指出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应当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全面开展干部乡村振兴能力培训与农村党员群众技能培训。再次,罗列四项措施,指出如何切实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最后,详细说明了如何夯实筑牢村党组织的战斗壁垒的三项措施及两个办法,指出要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详细说明如何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如何强化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责任落实。

政策法规

3.《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精神解读

课程时长:41分钟(微视频8讲,4学时)

教师简介:杨伟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简介: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02012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党中央首次制定和发布法治社会发展纲要,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题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伟东就这一纲要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提纲挈领的梳理和解读,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其思想精髓。

4.《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解读

课程时长:93分钟(两讲,2.5学时)

教师简介:莫纪宏,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部署推进。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沿革及特征,阐述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总体思路、总体框架内容和总体目标。其次,论述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亮点、落实路径以及三项具体内容。接着,课程从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等七方面继续介绍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具体内容。最后,从依法行政为依托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需要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法治政府目标要建立层级体系、法治政府要与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一体同步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

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解读

课程时长:54分钟(微视频10讲,5学时)

教师简介:杨伟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简介:2021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总结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成就经验的重要成果,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对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在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为帮助广大领导干部更好地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特别推出微专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伟东,从不同角度为大家进行解读。

6.《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3学时)

教师简介:韩文科,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原所长

课程简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本课程首先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等两个方面介绍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的国内背景;其次,从新一轮的能源革命高潮正在兴起等五个层次说明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的国外背景;从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具体内涵。接着,介绍了《行动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并从总体部署、分类施策等四个方面阐述行动方案的工作原则;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等十个方面阐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十大行动。最后,简要论述了在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时采取的国际合作和主要政策保障措施。

7.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解读

课程时长:94分钟(两讲,2.5学时)

教师简介:刘泉红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课程简介: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特别是部分地方主动对标国际先进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对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本课程首先从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中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等方面阐述了文件发布的背景,以及阐述了选取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试点范围的具体考量。其次,简要论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总体结构、主要亮点。最后,指出,要通过强化法治保障、加强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支撑、做好滚动试点和评估推广等方面做好试点工作的落实。

形势任务

8.2022年两会总体精神解读

课程时长:125分钟(三讲,3学时)

教师简介:王小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

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并介绍了2021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新的挑战;阐述了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次,指出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先介绍了我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然后讲解了2022年的重点经济工作,强调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最后,主要介绍了2022年九项重点经济工作中的剩余七项,包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政治建设

9.关于全面落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

课程时长:59分钟(两讲,1.5学时)

教师简介:李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本课程重点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理论与政策,阐释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征,分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社会作用,点明了怎样看待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家,讲述了怎样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

10.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课程时长:47分钟(一讲,1.5学时)

教师简介:董亚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课程主要分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之和之

1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课程时长:48分钟(一讲,1.5学时)

教师简介:张学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202110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是如何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如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课程主要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述。

经济建设

12.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建设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程时长:45分钟(一讲,0.5学时)

教师简介: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课程简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效运转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制度基础。着眼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应按照构建包容联动的世界发展治理格局、开放合作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安全高效的国际金融和市场治理格局的要求,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制度和规则保障。本课程主要分析了世界宏观经济政策、全球化环境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与新型贸易发展前景、全球供应链体系与未来格局调整、中美经贸关系与战略能力竞争态势,并对全球区域化发展趋势与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做了剖析。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成就新任务

课程时长:41分钟(一讲,1学时)

教师简介:叶辅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研究员

课程简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的内容,作出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的重要部署,其中明确,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信心和决心。本课程结合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成就和面临的国际环境,重点讲解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

14.坚持“专精特新”发展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5学时)

教师简介:盛朝迅,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

课程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主要采取加工组装和终端品制造模式嵌入全球产业链,然而,我国产业基础研发制造能力相对薄弱,在高端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先进生产设备、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唯有不断强化产业基础领域创新突破,从规模扩张走向专精特新,树立产业基础领域竞争优势,加快从加工组装、中低端产品制造向高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跃迁,才能打破这种分工锁定,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我国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背景,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主要特征等,强调国内国际循环是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其次介绍了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发展逻辑、主要特征等,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讲解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建议。

15.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课程时长:69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潘教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所长

课程简介:2022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本课程主要分析了全球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趋势与方向,并对我国未来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未来产业的培育路径做了相关说明。

16.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课程时长:36分钟(一讲,1学时)

教师简介:孙小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课程简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有哪些?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关于经济发展未来的政策趋势又是怎么样的?本课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逐一讲解。

文化建设

17.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

课程时长:76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于铭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教授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的自信哪里来?文化自信源于而成于。文化自信源于,是指向历史的文化自信,即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满温情和敬意,要结合时代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课程重点阐述了大一统的天下观、重民本的仁政理念、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尚和合的相与之道。

18.“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学理思考

课程时长:51分钟(一讲,1.5学时)

教师简介: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课程简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总结1949年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党的宗教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本讲分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深含的认同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所贯穿的认同问题,阐明了如何从世界宗教史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看宗教中国化

社会建设

19.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课程时长:74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范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

课程简介: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需要。本课程从国家政策解读、公共安全的挑战、科技创新的进程、韧性城市的建设、公共安全智库发展、经典案例分享等方面,为我们作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20.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课程时长:75分钟(微视频8讲,4学时)

教师简介:专家组

课程简介: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他先后强调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点必须落到乡镇、社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清醒认知基层治理在党的事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中的功能定位和重要意义,才能为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本专题课程从基层治理的战略目标、任务要求、实现路径、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在加强基层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如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何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如何加强基层治理的组织领导等现实问题入手,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读懂中央精神,明确中央谋划,在工作实践中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1.扎实做好民生托底工作

课程时长:85分钟(两讲,2.5学时)

教师简介:王道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课程简介:2022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本课程从民生角度对两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重点回顾了2021年我国民生托底工作主要成就,阐明了扎实做好民生托底工作的目标与原则,讲述了2022年民生托底工作的制度创新重点。

生态文明建设

2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课程时长:75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郭兆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课程简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课程梳理了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与做法,总结了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阐述了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科学人文素养

23.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韩非子》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邵永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课程简介:《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末年,其作者韩非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一书是先秦法家思想理论的巅峰,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是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的必由门径。《韩非子》说理精密、文锋犀利、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作为论证资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邵永海教授从《韩非子•难一》中收录的一则师旷与晋平公的故事入手,为大家做了生动的讲解。

24.深海载人潜水器及其声学系统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朱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主任

课程简介:载人潜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潜水装置。载人潜水器,特别是深海载人潜水器,是海洋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其水平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材料、控制、海洋学等领域的综合科技实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深海技术?为什么人类要下潜到深海?有哪些下潜到深海的方法?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哪些精妙的设计?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声学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历程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傲人的成果?本课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讲解。

25.群星都是我们的世界——从宇宙认识看人类未来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教师简介: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课程简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终极哲学问题。随着众多学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宇宙演化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宇宙起源的认识简史、我们从哪里来、人类未来何去何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等内容。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2241日           


  • 0551-62636999
  • ahgbjy@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