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线2020年10月份选修课程的通知
时间:2020-10-30 浏览数:23363

各位学员:

202010月份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

课程时长:40分钟(一讲、1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风险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关于风险治理的本质性、规律性、方向性、战略性和趋势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措施、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风险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师简介:龚维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2. 习近平外交思想

课程时长:82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本课程将从习近平外交思想缘起、形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确立、背景和地位以及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的义利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思想、新安全观、“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等方面展开论述。

教师简介:张历历,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课程时长:99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时代的产物,回答了时代之问。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理论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只有人的劳动而且是抽象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资本积累理论说明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资本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我们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信仰,坚持唯物史观。

教师简介:曹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毛泽东思想

4. 《新民主主义论》导读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19401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演讲;同年220日,以《新民主主义论》为题全文发表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期、第99期合刊上。这篇文章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本课程重点阐述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与启示。

教师简介:崔丽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

课程时长:77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改革开放40多年来,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主义道路呢?邓小平同志做了哪些重要的贡献呢?中央党校党史部教研室教授沈传亮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启示三个方面为我们做详细的解读。

教师简介: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部新时期改革开放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党章党规党纪

6.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

课程时长:123分钟(三讲、3.5学时)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

教师简介:杨伟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7. 不折不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学习《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课程时长:109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本课程对《规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和要求、以及如何不折不扣落实《规定》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教师简介:王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党的建设

8.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 优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课程时长:80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本课程分析和阐释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意义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梳理了如何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以及国有企业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之“讨论前置”的设计和操作。

教师简介:强舸,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9. 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

课程时长:90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在古代,吏治就是治国理政中的头等大事,现如今,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是我党必须要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方针,通过作风治党、制度治党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本课程首先讲解了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形势,指出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已经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其次详细介绍了作风治党的入手点以及其重要性,阐述作风建设并非一时之需,应当长期推行。接下来讲解了反腐败斗争需重点查办的三类案件和一个问题;介绍了制度治党的方案与科学性,又详细叙述了理想治党应如何具体化,最后谈及责任治党,强调主体责任是“牛鼻子”。

教师简介:杨小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副主任、教授

10.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本课程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教师简介:张喜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史党风

11. 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

1)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一:世界社会主义缘何五百年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社会主义的出现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在2013年的一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五百年时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创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算起,也就1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有差不多500年时间?

2)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二:走向巅峰的空想社会主义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社会主义思想几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而生,在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和确立时期,面对黑白对比鲜明的种种残酷现象,一些人站在普遍的、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大胆批判,并提出了最早的社会主义设想,后人称为空想社会主义。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至巅峰时期。

3)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不断的思想磨砺和社会实践中,空想的成分愈益减少,科学的因素愈益增多。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欧洲流行了30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已不能解释当时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也无法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摆脱剥削指出一条解放自我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4)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四: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相互竞争日趋激烈,欧洲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重新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在他们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国际工人联合会在伦敦成立,极大地促进、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民族解放斗争,对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5)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五:斗争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一经问世,便遭到各种反对思潮的抵制。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撰写《政治冷淡主义》《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论权威》《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著作,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不断斗争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得以丰富和发展。

6)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

7)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俄国实践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后,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作为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俄国为“赶超”西欧资本主义强国,沙俄政府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发展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的贪婪和剥削,让俄国民众政治权利失去保障,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俄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8)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八: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变为社会制度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这不仅是世界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让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是,比起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出现的要晚的多,实现的过程也艰难的多。

9)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九: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探索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地从理论变为现实,许多国家受其鼓舞,纷纷成立共产党。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否长久维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列宁将其比喻为,这是攀登一座人迹罕至、未经勘探的高山。

10)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1924121日,列宁因病在莫斯科离世。谁能接替列宁,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和苏联的新领袖?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人们忧心忡忡。面对当时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环境,苏共党内围绕苏联一国能否建设社会主义、如何选择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11)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一:苏联模式为何最终走向解体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苏联作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身陷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为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统一,集全党全国的力量加快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备战型体制,比较适应战争需要。但随着战争结束,这种模式的弊端便显现出来。

12)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二: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传入中国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社会主义思想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上,第一次介绍了马克思和他的学说,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马克思及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产生重要影响,是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之后。

13)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三:中国为何选择科学社会主义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仁人志士对走西方道路产生了失望和怀疑。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先进分子,将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在经历过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互助主义等众多思想流派的洗涤、激荡、实践后,最终选择了适合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14)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之路。

15)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1956年,党的八大郑重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16)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波折与失误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学习苏联起步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向苏联学习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但是,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好社会主义,仍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

17)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197712月,邓小平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时提出:“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8291日,在党的第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8)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删除了“等重大战略思想”几个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新的表述。

19)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十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更是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20)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之二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20171024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201831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简介:专家组

12.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导读

课程时长:100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能力等方面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修养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加强政治修养,要树立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教师简介:祝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13. 延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课程时长:97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即使在现时代,延安精神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张旭东教授将从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形成北京以及延安精神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等方面,为我们深入解读延安精神。

教师简介:张旭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研究部教授

14. 中国哲学发展史

课程时长:76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人学。最能体现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精神,并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重要思想土壤与资源,对化解社会面临的矛盾冲突及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能够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帮助。

教师简介: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宪法法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

课程时长:100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6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政务处分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本课程重点阐述了制定《政务处分法》的必要性、《政务处分法》的起草过程和基本思路,对《政务处分法》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政务处分法》的内容进行了逐条分析。

教师简介: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治建设

16.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国政治、行政关系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关系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亦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彼此职责权限的划分,它构成了政府内部的纵向权力结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能否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合理配置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和行政活动的稳定有序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内涵、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方向等内容。

教师简介:井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17.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构建职责明确  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面向二三五年甚至本世纪中叶,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已经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做出了战略部署。谋划“十四五”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不仅要吸取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弥补历史缺憾,还要以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为主轴,重点破解当前国家行政管理实践的三对基本矛盾。本课程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遗留或尚未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十四五”期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当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相统一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教师简介:宋世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18.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课程时长:120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日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历史性的成就和重要的历史性的进展。那问什么要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国将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认识文化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担当文化发展责任四个方面详细为大家解读。

教师简介:李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建设

19. 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

课程时长:93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近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本课程首先提出,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看决胜收官的紧迫性。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任务,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具体讲解。然后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战略举措;最后,讲解了新中国70年发展经验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指导意义。

教师简介:张占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0.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课程时长:79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201912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本课程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关于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五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教师简介:黄征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21. 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生力军作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课程时长:103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721日,中共中央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本课程以此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企业家的定义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指出了企业家定义的三种观点以及企业家与周边主体的关系,具体包括企业家与资本的关系、企业家与管理者的关系、企业家与被指挥企业的关系。其次介绍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国企业家阶层的使命;指出企业家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即敢于否定、敢于批判、敢于超越;有情操即爱国、诚信,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复合经济人即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接下来介绍了目前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指出我国目前弘扬企业家精神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社会对企业家阶层的社会尊重度不高、产权保护不到位、“一碗水没端平”、政商关系和内部关系未理顺、缺乏社会容错和自我纠错“双机制”。最后提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提高对企业家阶层的社会尊重度、切实保护企业家产权、创新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塑造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建立社会容错和企业家自我纠错“双机制”等措施。

教师简介:常修泽,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教授

22. 未来产业的数字化质变——构建“新基建”、数据要素、产业互联网“路—油—车”大协同体系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抗疫中,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在保障人们生活学习、支撑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课程从数字化发展和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和典型行业数字化变革新动能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教师简介:吴朋阳,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文化建设

23. 大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治理能力 营造良好创新营商环境——学习《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的几点体会

课程时长:78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本课程从知识产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意见》出台的背景与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创新举措与主要看点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教师简介:韩秀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与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重要思想资源,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思想保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对中华民族有价值有作用有影响的一套思想理念和精神体系。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倾向,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简介: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社会建设

25.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课程时长:101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课程重点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民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的重大意义和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阐明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教师简介:龚维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26.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微课

1)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一:中国的粮食安全有保障吗

课程时长:8分钟

课程简介: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灾害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布预警,2020年世界将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那么,我国的粮食安全有保障吗?

2)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二:中国的粮食安全底气从何而来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农业生产、贸易、商品价格和居民购买力,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然而,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粮食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甚至可以说,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底气从何而来?

3)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三: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始终不可丢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充裕的粮食储备,以及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成就,使我国具备了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成就背后,是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对我们这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始终不可丢。

4)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四:为何要敲响制止餐饮浪费警钟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餐饮浪费损耗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宝贵的自然资源,作为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实在浪费不起。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5)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五: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饮食的追求又变成了“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几十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流通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在从“饱”到“好”的过程中,国家又进行了怎样的干预和指导?

6)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六:如何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一部分人群中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节俭意识缺乏,“餐桌上的浪费”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既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明确要求。那么,该如何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呢?

7)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七: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是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为切实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具体如何实施?有何保障?目标为何呢?

8)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系列之八:从红米饭南瓜汤到四菜一汤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后来的四菜一汤,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开创了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

教师简介:专家组

27.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课程时长:76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保障。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国进行了许多传染病方面的立法工作,逐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和法律责任等。

教师简介:王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28. 突发事件预警与防范

课程时长:96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现代社会各种潜在威胁频发,给人类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的最佳方式,而预警作为预防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具有特殊意义。本课程分析了预警管理的体系框架,指明了现阶段预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讲解了突发事件的防控策略。

教师简介:董泽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

29.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课程时长:98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202063日,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和三大攻坚战中,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本课程着重《规划》的解读,对《规划》起草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了全面讲解;接着对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主要成效以及当前还面临着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定位、规划阶段对《规划》总体要求进行了介绍并针对不同地域对优化总体布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对《规划》中布局的9个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提出了确保《规划》落地的思想保障措施。

教师简介: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201030


  • 0551-62636999
  • ahgbjy@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