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线2020年7月份选修课程的通知
时间:2020-07-24 浏览数:16985

各位学员:

20207月份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课程时长:108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1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这一次主题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课程首先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生命力所在,其次讲解了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提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经验,最后阐述了坚守全方位自我革命精神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教师简介:陈冬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研究室主任

国情与形势

2. 中国新外交:机遇和挑战

课程时长:83分钟(三讲、2学时)

课程简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在此背景下,本课程从新时代、新挑战、新标杆等角度讲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

教师简介: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建设

3.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学习解读

课程时长:89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本课程对《规划》进行了解读,主要介绍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党员教育培训主要内容、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等。

教师简介:刘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 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建设经验与成就

课程时长:87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课程主要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强调了把握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从基层组织、党员数量、制度建设、功能发挥四个方面介绍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就;重点给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指出要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提高党员质量。

教师简介:杨云成,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党史党风

5. 弘扬西迁精神,矢志爱国奋斗

课程时长:100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西迁精神”不仅是新中国青年奋斗人生的生动写照,更是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行动指南。本课程首先指出,要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强调了要深刻理解“西迁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内涵;然后提出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矢志爱国奋斗,阐述了矢志爱国奋斗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最后强调矢志爱国奋斗就要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改革发展伟业之中。

教师简介: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

政治建设

6. 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提出了新要求,给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也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教师简介:秦强,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7.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态势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这个大变局需要了解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即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状况。本课程重点分析了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框架,讲解了当代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作为。

教师简介:刘建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8. 反对官僚主义系列微课

1)反对官僚主义系列之一:什么是官僚主义

课程时长:12分钟

课程简介:官僚主义,古今中外皆有。在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表现形式。《辞海》定义官僚主义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那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看待官僚主义?如何定义官僚主义的呢?

2)反对官僚主义系列之二:把官僚主义抛到粪缸里去

课程时长:12分钟

课程简介:官僚主义是产生形式主义的重要根源,也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源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就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毛泽东为何如此警惕官僚主义、痛恨官僚主义,他如何定义官僚主义?又如何论述官僚主义?

3)反对官僚主义系列之三:掀开官僚主义的新伪装

课程时长:9分钟

课程简介:官僚主义历来是顽疾,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僚主义现象不但没有消除,而且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特征。新形势下,官僚主义又穿上了怎样的新伪装?

4)反对官僚主义系列之四:破除官僚主义为何这么难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官僚主义虽人人痛恨,个个喊打,却仍屡禁不绝,而且稍不留神便会反弹回潮。要想破除官僚主义,既要准确为其“画像”,把握其基本特征,还要研机析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挖出其产生的根源。那么,到底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导致官僚主义在我国的长期存在和屡禁不止呢?

5)反对官僚主义系列之五:官僚主义危害到底有多大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习近平曾指出:“四风之中,官僚主义危害最大。要想刹住四风,杜绝官僚主义是关键。”“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那么,官僚主义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6)反对官僚主义系列之六:坚决破除官僚主义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两次讲话,不仅表明了党中央整治官僚主义的决心,也指明了破除官僚主义的方式方法。

教师简介:专家组

9. 反对形式主义系列微课

1)反对形式主义系列之一:什么是形式主义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形式主义一直是基层干部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负担。只有破除形式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激励基层干部崇尚实干和担当。那么,到底什么是形式主义?《辞海》中,形式主义被定义为: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生活中,形式主义和形式主义者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2)反对形式主义系列之二: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关系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官僚主义严重的地方,形式主义就会泛滥流行;凡是有形式主义的地方,必然有官僚主义蕴含其中。官僚主义催生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又助长官僚主义,两者历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影随形,互为因果。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3)反对形式主义系列之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形式主义不仅背离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也背离了对党忠诚的政治纪律。由于形式主义难识别、难处理等特性,使之成为一些党员干部身上难以消弭的顽疾。能否克服形式主义,不仅事关执政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国家的健康发展,还事关人民群众的前途命运。

4)反对形式主义系列之四:反对形式主义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课程时长:12分钟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场深刻自我革命,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反对形式主义要注意处理好哪些关系?

5)反对形式主义系列之五:反对形式主义必须讲政治

课程时长:10分钟

课程简介: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落差和偏差,存在着搞形式主义的问题。形式主义之风盛行,说到底,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出了问题。解决形式主义,必须提高政治站位。

6)反对形式主义系列之六:党史上反对形式主义的做法与启示

课程时长:11分钟

课程简介:2019年,党中央就明确要求,要从中央层面做起,大幅度精减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然而,实践中,各地落实中央精神的工作并不到位,与预期目标有较大距离。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重温党史上反对形式主义的做法,对当下广大党员干部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教师简介:专家组

10. 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

课程时长:107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201910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示。本课程首先阐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制度”和“治理”确定为主题的深意。然后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以及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后阐述了一个深得人民拥护的强大政党是如何炼成的。

教师简介:韩庆祥,原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一级教授

11. 弘扬职业道德,牢记初心使命

课程时长:128分钟(四讲、3学时)

课程简介: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从事所有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本课程首先主要介绍了职业道德的含义,分别具体讲解了“道德”“职业”“初心”等概念,并强调了坚持初心的重要性。然后强调了从道德之根在于人内心之善与知行合一;指出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讲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进程。其次讲解了职业道德的践行,强调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阐述了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以及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了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讲解了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简介:董志超,中国人事科学院企业人事管理室主任

经济建设

12.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增强中国经济韧性

课程时长:85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经济巨大韧性的来源,能够促进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为经济增添新动力新活力。本课程首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角度探究了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布局及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区位、历史、现实因素,同时阐述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为了解决本时代的问题而做出的总体规划以及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发展态势。接着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步伐等四大经济板块稳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串联各大区域。然后阐述了我国区域发展也面临着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政治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后,讲解了进入新时代,要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就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建立实施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等。

教师简介: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1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和思考

课程时长:17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要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本课程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思考等内容。指出现阶段中国总人口突破14亿,城镇化率突破60%;各区增速趋于平均,地区间的协同水平增大;重化工资源型地区经济有所恢复,但困难程度依旧比较明显等。强调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突出效率优先、兼顾权衡的目标;重视空间资源配置的优化、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中心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布局和政策调整;聚焦问题区域等。

教师简介:陈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4.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和空间布局,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

课程时长:17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区域协调发展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本课程分析了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与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等内容。指出新旧动能、新旧结构、新旧模式的转换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的核心。提出要通过打造全球开放层次最高的区域,制度性改革,打造优质资源、要素与人才集聚的空间,打造全球供应链的综合枢纽与跨境网络等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与增长极。

教师简介: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15.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建议

课程时长:12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城市群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课程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推进路径选择原则等内容。指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坚持大都市城市群科学规划原则,城市间功能资源互补、优化配置原则,产业链集群式分布原则等。强调城市群应该注重实现基础设施、口岸功能、人员流动等互联互通,更加重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培育,使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教师简介:黄奇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16. 我国区域经济基本态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课程时长:30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本课程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问题、发展建议等内容。指出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的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等引起了区域经济发展南北分化、四大板块分化、板块内部省份间的分化等。提出要在发展中求平衡、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区域政策、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教师简介:杜鹰,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17. 老工业城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课程时长:85分钟(三讲、1.5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了老工业城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理论基础和相关案例。案例部分着重介绍了德国鲁尔区的综合转型、英国曼彻斯特的服务业转型、美国休斯顿的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国际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经验,以及我国黄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型、泸州平台引领型、景德镇文创产业引领型、长治大企业引领型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教师简介:张文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8.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程时长:99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四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谋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本课程首先重点阐述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然后分析了如何以完善产权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最后说明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

教师简介:徐平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19. 我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与谈判策略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提出要构筑面向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国不仅要积极的参与,而且要主动引导相关经贸规则的制定。本课程首先从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等场合关于全球化的系统论述、中国对于改善全球贸易治理、支持WTO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化进程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立场;其次,简要阐述了多哈回合(DDA)谈判及中国的作用,简要阐述了我国推动WTO改革的建议和方向;最后从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团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谈判以及以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自贸区网络支持WTO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谈判策略。

教师简介:张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20. 着力深化国企改革,全面提升改革成效

课程时长:89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5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本课程围绕国企改革中心议题,对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释,并对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中国联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从股本改革、股东会改革以及总部职能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其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框架下,国资国企改革中长期激励机制操作要点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相关论点。

教师简介:周丽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21.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构建发展新动力源

课程时长:101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20205月,全国“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经济布局,对于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课程首先讲解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五大主要成效。介绍我国区域发展布局存在的问题,包括区域开发缺乏空间有效管控,资源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不平衡,城市分化态势日趋加剧。然后从老少边穷等特殊类型区域发展和乡村地区衰落态势两个方面介绍我国区域发展布局存在的问题。从“一带一路”建设、四大地区板块差异发展两个角度分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发展新动力源的总体思路。最后从国家重大战略引领区、七大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体系两个角度分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发展新动力源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推动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构建新动力源提出对策建议。

教师简介:高国力,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土所所长

22. 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解读

课程时长:112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指明了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和原则;随后详细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改革的具体措施;最后重点介绍了国家对相关市场体系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手段,包括宏观调控、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教师简介:张鹏,财政部财科院研究员

文化建设

23. 关于知识产权的一些思考

课程时长:117分钟(四讲、3学时)

课程简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其正当性何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哪些误区?本课程针对上述问题作了详尽的讲解。

教师简介:姚欢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社会建设

24. 国内外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20202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针对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本课程围绕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首先介绍了加强生物安全的战略意义,包括时代背景、生物安全的内涵、生物安全的特性等内容;其次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经验;最后从我国国家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我国如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防控体系和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的对策,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完善我国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教师简介: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科学人文

25. 新基建中的5G如何改变社会

课程时长:78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5G在新基建中的角色、5G带来的巨大动能、5G的发展之路(对社会的影响)和5G发展中的挑战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简介:孙松林,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26. 5G网络智慧化运营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运营新趋势:5G需求、无线大数据趋势以及赋能新技术:AI+无线新思路、智慧运营案例两个方面介绍了5G网络的智慧化运营。

教师简介:高晖,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

27. 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块链的重要讲话

课程时长:25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区块链技术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对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教师简介:高泽龙,国际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协会(IBCA)高级研究员

28. 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课程时长:54分钟(两讲、1.5学时)

课程简介:当前,区块链在全球发展迅猛,有望带来如同“汽车替代马车”一样的颠覆性变化。那么,区块链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中国能否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教师简介:高泽龙,国际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协会(IBCA)高级研究员

29.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

课程时长:101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本课程首先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创新版图,步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进一步讲述了我国科技发展态势与新形势:一是从国家层面看,包括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竞争力排名等;二是从科技创新投入看,包括R&D经费支出等;三是从科技创新产出看,包括科技论文等,四是从促进产业发展看,包括高技术产业等。然后概括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阐述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包括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重大创新领域、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重大创新领域、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造重大创新领域、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材料重大创新领域等。最后提出了科技与产业融合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关键部分,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双驱动、双提升”的重要环节。总结了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有效融合的举措,包括完善创新体系和政策等。

教师简介:潘教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20724


  • 0551-62636999
  • ahgbjy@189.cn